刚来美国留学的第一个学期心情是沮丧的。因为当时没有工作,各种开销需要全额自费。虽然UT自诩为全美性价比最高的公共卫生学院,德州的物价相对来说也比较亲民,但是对于一个刚从中国来什么花费都会换算成人民币掂量一下的自费生来说,所有的开销加在一起还是很大的一笔数字。内心的压力不言而喻。

留美国际学生勤工俭学的途径只能是在校内兼职(part time,即一周工作时长不超过20小时),主要的工作类型有研究助理(RA),助教(TA),或者其他文秘型工作(如图书馆管理员)。文秘型工作岗位非常有限,僧多粥少,且多为高年级和老师关系熟络的学生所占据,新生几乎没有机会。作为一名转专业的硕士生,本专业的知识我还什么都不会,是没有哪个老师会愿意招这样的研究助理的。助教的情况和研究助理类似,专业课程我自己都还没有上过,更谈不上去教别人了。助教唯一的不同点是门槛相对要比研究助理要低不少,只要是之前上过这门课且成绩还不错的学生都可以在下个学期申请同一门课的助教位置。

一番比较下来自认为最合理的策略就是第一个学期自费,拼命认真学好几门专业课,拿到好成绩后去争取下个学期TA的位置。贫穷是第一生产力,在2010年秋季我或许经历了人生当中除备战高考以外学习最“拼”的一段时期。为了实现经济自给自足,不拼也不行了。还好最终如愿收获了好成绩,然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和系里分配TA名额的小秘争取下一个学期的TA工作(TA的位置同样有限,和RA比起来只是不同程度的僧多粥少)。或许是运气不错,又或许是之前经常因为工作的事去“烦”小秘混熟了脸,最终很幸运地在寒假期间得到一个工作岗位,内心激动得热泪盈眶了好久。

11年1月份正式上岗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帮老师批改作业和考试,课后设置专门的office hours来解答学生的问题。边学边做,这些任务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难度。然而TA的工作并不只是如此的简单轻松$-$一个学期中偶尔有几次碰上任课老师休假或者出差不能上课的时候TA就得顶上给学生讲课了。一下次从学生要变成老师,心里杵的并不是专业知识(拼命学习后基本的自信还是有的), 而是语言。此时来美刚第一年,日常交流尚且半生不熟,上台讲课不免有点赶鸭子上架,难度超纲了。然而不管内心有多少个不愿意,心里清楚回绝老师的要求却是万万不可的,因为那可能是会砸饭碗的。万事开头难,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为此花了很多的时间来准备自己的第一堂TA课。课件,讲稿(避免在台上卡壳),时间分配(避免因为紧张讲得太快)都做了细致的安排,对于有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也作了详尽的准备(生怕在台上因为一时紧张会的都变不会了)。最后学着老师平时的样子在台上"装模作样"地真像个老师似的讲了40来分钟,效果大大好于预期。

或许今后还会有很多次当TA上课的机会,或许会对上台讲课变得习以为常,但第一次当TA讲课是一次独特的经历,值得记录,待以后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