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生动再现以色列跌宕起伏的建国历史,深刻揭示以色列民族深邃的灵魂


丹尼尔·戈迪斯 [以色列]

  • 第一次犹太移民潮也称为第一次阿利亚,它开始于1882年,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1903年。

  • 如果说西奥多·赫茨尔是政治犹太复国主义之父,阿哈德·哈姆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精神方面的开先河者,那么埃利泽·帕尔曼(后来改名为埃利泽·本-耶胡达,意思是“犹大之子埃利泽”)就是现代希伯来语之父。

  • 作为第二次阿利亚的移民,大卫·本-古里安(后来成为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感到第一次阿利亚的移民已经向现实妥协。

  • 第二次阿利亚留下了两笔对犹太国影响深远的遗产:一是现代希伯来语的复活与全面使用,二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标志性制度基布兹的诞生

  • 基布兹运动主要靠犹太国民基金从奥斯曼帝国购买的土地而蓬勃发展起来,它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理想,强调集体责任和A.D.戈登提出的在土地上劳动的观念。

  • 1909年,特拉维夫诞生。“特拉维夫”是赫茨尔乌托邦小说《新故土》的希伯来语翻译

  • 每次移民潮叫一次“阿利亚”(aliyah,复数为aliyot),希伯来语字面意思是“上升者”。因为犹太宗教经典中总是把去以色列地表达为“上升”去以色列地。

  • “特尔”(tel)指的是很多代人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和不断修建房屋留下的山丘。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生活过的地方会形成一个土堆,通过对土堆不同文化层的发掘,考古学家可以发现每代人生活的特点。在这个词语中,“特尔”代表的是历史。“阿维夫”(aviv)在希伯来语中是春天的意思。“特尔”和“阿维夫”合在一起(连读后成了“特拉维夫”),就捕捉到了赫茨尔书名中“新故土”(Altneuland)的那层意思。

  • 刚开始,大部分伊尔贡成员是雅博廷斯基修正派运动和贝塔尔的成员;雅博廷斯基从被英国人驱逐出巴勒

  • 银行业和金融业也得到发展。德国犹太人和中产阶级波兰犹太

  • 仅是计算这些儿童的数量,更要计算整个犹

  • 在欧洲,同盟国与纳粹的战争取得了进展。1945年5月8日,德国人无条件投降,4个月后的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6000万人死于这场大战(占1940年全球人口的3%),其中包括死于大屠杀的600万犹太人(占犹太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讽刺的是,其中竟然有德国1945年5月以前出厂的毛瑟(Mauser)枪和MG机枪,上面还有纳粹党徽的标记(志愿飞行员的服装上也有)。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枪,竟然落到犹太人手里,成为他们开启犹太史新篇章的工具。

  • 迫逃离伊斯兰国家的犹太人的人数相当)来到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和加沙寻求庇护。阿拉伯人给伯纳多特伯爵施压,他当时仍在代表联合国为交战双方调停,要求他将阿拉伯难民问题当作任何解决冲突方案的核心。 以色列人宣称,只要阿拉伯人还试图消灭犹太国,就拒绝讨论难民问题。阿拉伯人针锋相对,提出

  • 施压,他当时仍在代表联合国为交战双方调停,要求他

  • 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比整个欧洲大陆的公司还多。

  • 抨击美国犹太委员会,指责后者谈起反人类罪能比谈起反犹

  • 呈现。证人们详细描述了他们目睹的男女老少被残忍杀害的场景。有位证人描述了她孩子是如何在她怀中被纳粹分子

  • 但对巴勒斯坦人而言,最刻骨铭心的变化还在于统治者从约

  • 在东欧,反犹主义主要源于犹太人杀死了耶稣这一神学观点。

  • 欧洲种族主义者声称,犹太人的问题不在于他们的宗教,而在于他们的种族。即使皈依基督教也不能“修复”犹太人

  • 奥斯陆协议》不但没有迎来和平,还再度引发巴勒斯坦人针对以色列人的更尖锐的暴力活动,而且这次远比因提法达时期的暴力活动更加致命。

  • 这首歌副歌部分的歌声响彻整个特拉维夫广场: 不要只说这天终将到来, 而要去实现它。 这个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在城市的所有广场上, 让我们呼唤和平!就在拉宾前往登车地点准备离开时,25岁的巴伊兰大学信教的法律系学生伊格尔·阿米尔绕过保镖,对总理连开三枪。拉宾被紧急送往医院。以色列全国人民屏息凝视,焦虑地等待抢救结果。 不久,拉宾的同事艾坦·哈伯(Etan Haber)走出伊车洛夫(Ichilov)医院,拉宾刚刚在此动了手术。他向惊恐万分的民众读了一段简短的声明,许多以色列人至今都能将它背下来: 以色列政府以震惊和悲痛的心情宣布,总理兼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今晚在特拉维夫被一名凶手刺杀身亡。愿他安息。 这个年轻的国家多灾多难,从未经历过和平,一下又要面对这个它根本无法想象的恐惧。深深的羞耻如同乌云笼罩在以色列上空,久久不散。数千民众自发返回广场,来到刚才集会之处,再次唱起当晚早些时候唱的那首歌,而以色列已不是刚才那个以色列了。几千人在街道上哭泣。语言无法表达此时此刻的绝望,三五成群的年轻以色列人在全国街道边点上无数根蜡烛。起初不知所措的人们逐渐意识到这是个巨大的悲剧,每个以色列人都是悲剧中的一员,和平之梦已灭,国将不国。人们抱

  • 前者代表务实的外交政策,后者代表宗教纯粹主义和政教合一的趋势。哪种趋势将在中东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这是最近几十年来的问题。 (4) “瓦克夫”(waqf),伊斯兰教法术语,意为“保留”“留置”。特指“保留”安拉对人世间一切财富的所有权;或“留置”部分土地、产业,奉献于弘扬“主道”的事业。——校注 (5) Falashas是阿姆哈拉语,意思是“外地人”,

  • 建国60年来,以色列的经济总量翻了50倍。2008年,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3.1%,领先世界大多数国家。以色列的工程师、研发中心和初创公司的密度居世界第一。同年,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超过整个欧洲大陆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总和。以色列人均风险投资额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

  • 沙龙昏迷了将近9年,一直没有苏醒。他于2014年1月11日去世。

  • 的宗教根源感兴趣,

  • 哈瑞迪世界虽然内部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他们让犹太人生存下去的策略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各个派别存在根本矛盾。如果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消除流散犹太人的无所作为、让犹太人自己掌握历史为己任,哈瑞迪世界则认为犹太生活只有在流散地才能达到最纯粹的状态。犹太复国主义者试图创造新犹太人,哈瑞迪人则欣赏“老”犹太人,视之为最“正宗”的犹太人,他们希望恢复宗教生活的中心地位,哪怕这意味着逼迫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以色列人就范。犹太复国主义认为犹太人强大起来就可以平等地与非犹太世界交往,哈瑞迪世界则对外邦人世界充满怀疑和恐惧,只愿独善其身,同那个外在世界接触得越少越好

  • 太过敬重。他们的目的不仅是要确保犹太人对“整个以色列地”的主权,还希望建立一个以犹太律法为法律的君

  • 西奥多·赫茨尔和阿哈德·哈姆,这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对犹太人的未来也抱有完全对立的愿景。但《贝尔福宣言》过去一个世纪后,以色列人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国家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他们不再相信他们必须在这两种愿景中选择一种。只有让两种愿景结合起来同时实现,才能最终创造出精神丰富、情感细腻的新犹太人。

  • 阿利亚(aliyah):希伯来语动词“上升”的动名词形式,指移民以色列。在历史上用来指前往巴勒斯坦的移民潮,如第一次阿利亚或前苏联犹太人的阿利亚。

  • 因提法达(intifada):阿拉伯语,“摆脱”“抖落”的意思。指巴勒斯坦人在1967年以色列占领的土地上对以色列人发动的大起义。第一次因提法达发生在1987—1991年,第二次因提法达发生在2000—2004年

  • 伊尔贡(Irgun):希伯来语,“组织”的意思,全名为“国家军事组织”(Irgun Tsva’i Leumi)。伊尔贡是一个地下武装组织,希伯来语首字母缩写为“埃策尔”(Etzel)。伊尔贡成立于1931年,当时成员主要为深受雅博廷斯基影响、对哈加纳的克制政策不满的哈加纳成员。独立战争期间,伊尔贡被编入以色列国防军,但在此之前,伊尔贡一直是一支独立的作战力量。

  • ,对于那些对欧洲已经失去信心的犹太人,对于那些将犹太复国主义视为新的希望和梦想的犹太人,赫茨尔就是第一次被命令“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的亚伯拉罕,就是带领犹太人回到应许之地的摩西,就是让犹太主权获得新生的大卫,就是坚持认为改变历史的时机已到的巴尔·科赫巴